Keep奖牌,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如何告别2022?或许可以选择一场酣畅淋漓的跑步;如果不够,那就再奖励自己一块高颜值的奖牌。
近日,杭州女孩小沈用整整一面奖牌墙来告别2022年,这一独特的年终总结方式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女生一年参加百场长跑赢一墙奖牌#一度成为了微博热搜话题。
小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最初是因为获得可爱的奖牌入坑跑步,不知不觉一年参加了上百场跑步赛事,于是在与朋友的跨年局里用一面满目琳琅的奖牌墙来展示自己一年来跑下的“江山”,希望借助奖牌来鼓励自己再接再厉。
这面奖牌墙让很多年轻网友高呼“羡慕”,这种自律的运动习惯也让小沈收获了健康和自信。
小沈是热爱奖牌的年轻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奖牌吸引了众多拥趸,参加线上赛事也逐渐成为年轻人们的生活方式之一。我们不禁好奇,这枚小小的奖牌,到底有什么魔力,可以如此风靡?
用自律对抗情绪内耗
精神焦虑,或许是当代年轻人的现状,既不想躺平,又觉得卷不动。想要摆脱这种状态的年轻人,选择用自律来对抗情绪焦虑。
刚迈过30岁门槛的小鹿,工作忙,压力大,还要面临择偶、催婚等难题,焦虑是不可避免的。但小鹿在与压力正面刚的过程中逐渐与自己和解,跑步成为了她自洽道路上重要的调节器,养成自律的习惯后,她的情绪也越来越稳定。
一场酣畅淋漓的线上跑,一块高颜值的奖牌,就能让小鹿摆脱丧的情绪,重新恢复元气。现在,参与线上跑已经成为了小鹿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她也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获得奖牌除了获得激励外,这个过程也是强化自我认知的过程,“想要获得奖励与荣誉,就需要自己努力,那块奖牌不仅代表着汗水,还代表了我拥有独立完成挑战的能力,独立会给女孩子更多底气和信心。”
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被一块小小的奖牌治愈。在他们看来,跑一块奖牌背后是自己寻求自我认同的过程,也是个人魅力和能力的表达。“奖牌对我的意义,是战胜惰性运动起来的态度转变象征。通过阶段性运动激励,让我不断与更好的自己相遇”,有奖牌深度用户表示,“每一个小小的奖牌,都是自己为一个目标努力过的见证,是发现另一个自己的钥匙。”
用奖牌唤醒运动激情
刘小土依然清晰地记得她第一次把“最佳女主角”的奖杯送到闺蜜手里后,对方满心欢喜的模样。彼时,刚失业的闺蜜陷入了对生活的迷茫中,刘小土希望用一个寓意“爱自己”的奖杯,来让闺蜜找到生活的锚点。
这是今年6月某知名运动平台发起的一项线上竞走赛事,参与者报名并完成5.25公里跑步后,会获得一个实体奖杯作为鼓励。谐音“我爱我”的里程,瞬间让刘小土产生了兴趣。
去年年底,刘小土第一次接触到Keep线上跑,这种基于传统马拉松比赛延伸出来的活动,可以通过线上报名,参与行走、跑步、骑行等多种形式的挑战,完赛后还可以获得各种创意主题活动的专属系列奖牌,有趣的奖励立马就吸引了喜欢运动的她。为了让职场不顺利的闺蜜也加强运动,她还带着闺蜜一起参与了“库洛米”与“美乐蒂”挑战赛,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让闺蜜走出阴霾。
运动底子差的闺蜜也被可爱的奖牌唤醒了运动热情,现在,两个人经常相约打卡线上挑战赛,运动让她们感受到了生活中的闪光瞬间,也让她们相信“尽情奔跑,前路有光”。
像刘小土这样因为线上赛背后的寓意以及实体奖牌的激励而入坑的年轻人并不少见,据公开页面统计,目前每个季度都有超过200万用户报名Keep的线上系列跑。而在社交平台上,可以看到有大量用户在晒单和展示,小红书上甚至有用户晒出了整整一屏的奖牌。
在Keep运动研究院资深研究员海东看来,奖牌可以缓解运动本身的延迟满足感,这一实体奖励会激发用户的运动热情,“首先,在玩法上,Keep奖牌展示给用户的是确定的IP,与潮玩主力产品盲盒存在非常大的不同;其次,Keep奖牌的获得,并非下单即可得,用户必须完成自己报名的比赛才能收到奖牌——既是对完赛用户的价值肯定,也能够激励大家真正运动起来。”
对于一些徘徊在运动门口的人来说,奖牌的吸引力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助推。很多用户在社交平台表示,因为奖牌降低了运动门槛以及其社交属性,而积极加入到运动中。网友们纷纷表示拿到漂亮的奖牌是对自己的激励,可以“愉悦身心、有仪式感”。同时,奖牌背后也不乏动人的故事,从体育生为女朋友跑大耳狗奖牌,到拉着闺蜜跑库洛米、美乐蒂奖牌,奖牌也见证了很多用户情谊的沉淀。
脚步与爱同行
2016年4月16日,Keep上线了第一场奖牌跑。经历过6年时间后,Keep不仅上线了大耳狗云漫跑、库洛米美乐蒂见习爱神心动线上跑等IP赛事,也推出了关注当代人情绪压力的“治愈系列”、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非遗系列”、关注女性成长的女性主题赛事……覆盖的人群也从专业跑者扩散到小白用户,希望用多样化的赛事给予用户丰富有趣的体验。
根据Keep赛事运营负责人白璐透露,Keep线上赛事在运营过程中,会不断分析用户画像,在做了大量调研后,根据用户的深层次需求,找到与用户强连接的认知主题,帮助用户实现自我激励与自我认同。
另一方面,官方也在不断发掘奖牌在自我激励之外的价值,奖牌的社会价值也得到了用户与行业的肯定。
今年四月,Keep联合美团单车发起的“比心地球”低碳骑行赛,呼吁大家选择减脂又减碳的单车出行,让地球好好呼吸。这种既可以通过挑战获得精美奖牌与限量周边,又可以增强全社会低碳生活意识,助力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骑行赛事,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参与。
关于线上赛事与公益的结合,Keep一直在进行多方探索。12月初,Keep联合中国青年报社发起了一场名为“小手套公益挑战赛”的线上赛事。在2023年1月31日之前,每位用户通过任意运动,累计消耗200大卡热量即为完赛。每一位用户完成挑战后,Keep都将向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出20元用于购买保暖物资,为有需要的农村小学儿童送上冬季温暖。
Keep线上赛事已经呈现出了多元的社会价值,除了这种公益的赛事外,它还拓展了赛事的文化内涵。
比如,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为保护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Keep在2021年10月上线了非遗系列的线上赛事。该系列赛事的奖牌以皮影戏、花丝、运锦、剪纸、苏绣等10多种非遗元素为主题,让用户在跑步中感受不同非遗元素蕴含的美。
Keep线上赛事运营人员表示,通过在赛事中融入非遗元素,可以让这些看起来离生活有一定距离的传统文化融入年轻人的生活中去,传承的并非仅仅是一个符号而是日常生活中的小确幸,“拉近距离才能更好地进行保护和传承。”该运营人员说道。
据Keep线上赛事运营负责人白璐介绍,未来Keep线上赛事的公益探索还将持续进行,“Keep希望通过线上赛事,尝试更多公益的参与形式,让用户的脚步与爱同行”。
东西问·中外对话 | 北京冬奥,期待看到中国冬季运动的进步******
汉纳瓦尔德,中文名汉飞,德国前跳台滑雪名将、盐湖城冬奥会冠军。他于2002年成为跳台滑雪四山赛史上首位实现大满贯的选手,是德国年度最佳运动员。
徐囡囡,中国前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名将。1998年长野冬奥会她获得该项目亚军,为中国冬奥会雪上项目实现奖牌“零的突破”。
中新社记者卢岩近日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栏目,与汉飞和徐囡囡展开对话。
在汉飞看来,中国队已经成为夏季奥运会的最强参赛队之一,如果能在冬季运动中坚持下去,中国在更多项目上摘金夺银的那天,应该不会太远。
徐囡囡则从自己运动员时代和外国选手交流的亲身经历出发,认为举办一届成功的冬奥会,对推动不同国家间人民的相互了解,以及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有着巨大作用,是传递文明和学习互鉴的重要平台。
以下为对话全文摘编:
汉飞:我叫Sven Hannawald,曾经是一名跳台滑雪运动员。我很期待即将召开的北京冬奥会,中国是首次举办冬奥会,以前我只在日本和美国参加过比赛,曾经以体育评论员的身份去过韩国,这次会以同样的身份去中国。
徐囡囡:我是徐囡囡,曾经是一名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目前我在沈阳体育学院从事滑雪教学和相关科研工作,我也在积极备战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的裁判工作。
卢岩:冰雪运动在欧美非常流行,作为冬奥冠军,汉飞童年是如何和滑雪结缘的?中国冰雪运动开展历史比较晚,又是怎样把刻苦训练的传统作风和冬季运动国际化的特点相融合?
汉飞:对于我们德国人来说,冬天是一个热门话题。我家位于原东德南部的厄尔士山脉,小时候我出门玩耍,就能看到人们如何玩雪,于是我也开始滑雪。我在电视里看到跳台滑雪,就想模仿。在我们那里有小型滑雪跳台,我跳了下来,玩得很开心,就经常玩。我后来也有了目标,因为我在电视里看到了优秀的跳台滑雪运动员比赛,(还有)那些世界冠军、奥运冠军。作为小孩子我也想有那样的经历,所以我走上了成为跳台滑雪运动员的道路。
徐囡囡:刻苦训练肯定是最终有所成就的重要因素,中国人从来不缺刻苦精神。但中国冰雪项目开展比较晚,从竞技项目发展规律来看,要和高水平强国多交流,提升运动技能、赛事模式、场地环境。另外只有真正了解各个项目的起源、发展,以及背后的文化,中国冬季运动才能更快融入到世界大家庭当中。
卢岩:在汉飞眼里,中国运动员有什么特点?在二位职业生涯中,是否也曾有过“中外对话”的故事?
汉飞:遗憾的是,(我运动员时代)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很有限,所以我们了解到的并不多,那时跳台滑雪领域没有那么多中国运动员。当时我也听说中国拿到第一块金牌的事,这样的事当然会传播开。现在不一样了,因为北京要举办冬奥会,我们看到中国进步很快,我们现在与中国跳台滑雪运动员之间的交流也变多了。我很高兴看到这样的变化,也很期待看到中国在相对较短时间的准备之后,到底进步了多少。
徐囡囡:有很多感动我的故事。中国队开展冬季项目比较晚,当时出国参赛也比较少。国内相对寒冷干燥,很少给雪板打滑雪蜡;国外天气相对热、湿度大,雪板不打蜡会影响速度,我们不懂这些。一次世界杯上,一位美国运动员带领我们到她的住处,亲自教我们如何打雪蜡、护理雪板,帮助我们第二天训练。包括挪威选手看到我们的滑雪板简陋,会送给我们新的雪板,类似这种事很多。这种奥运精神的体现,给我很深印象。
卢岩: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有什么期许和愿望?
徐囡囡:举办北京冬奥会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竞技体育方面,能带动各个项目有更好的发展,支撑起高水平梯队建设。同样,从训练场地、设施到赛事组织、技术人员培养,也都有提升。休闲体育方面,将吸引更多人、特别是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通过场地建设,也创造了更优越的条件。另外冬奥会推动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是传递文明和学习的平台。
汉飞:我最大的愿望是,新冠疫情不要造成太大影响。也许冬奥会因此缩减到场观众的规模,当然电视会播出,但是我作为冬季项目运动员知道,冬天是多么美丽,作为现场观众观看一场比赛,是极为美好的享受。我希望新冠疫情能得到很好的防控。其它涉及赛事的各方面,我知道,组织者都可以做得很好。中国人肯定也很期待这次冬奥会,我希望它一切顺利。
卢岩:运动员是赛场的主角,大家对中德两国选手的表现有何期待?
徐囡囡:我相信中国队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毕竟准备了4年,无论成绩如何,我相信中国运动员在赛场上的顽强拼搏精神,肯定是不会输于任何一个国家,也会真正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和民族精神。
汉飞:我们知道,奥运会每几年就举办一次,现在是精磨阶段,要完成还未完成的任务。我们期待认识一个新的国家,新的文化和新的朋友,这种期待也给予了我们力量与动力以使我们能够有好的发挥。我们作为外国人,也很期待能够去往一个新的国家。
从夏季奥运会来看,中国队已经成为了最强队(之一),如果中国能在冬季运动项目上坚持下去,那么中国在更多项目上摘金夺银的那天,应该不会太远。
卢岩:北京将首次迎来冬奥会,汉飞从德国运动员的视角来看,举办冬奥会将给北京和世界带来什么,又会留下什么?
汉飞:新的举办城市在建筑方面会有很好的机遇,对于运动员来说,则是希望可以在最后站上最高的领奖台并接过金牌。当一个国家举办冬奥会时,在14天的时间里,它会成为体育报道的焦点。这是一个展示自己国家的机会,展示自己国家的历史,也给出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冬季运动领域,这个方向就是,当人们再想到中国人,就会想到冬季运动、滑雪。作为曾经的冬季运动项目运动员,我觉得这很棒,冬季运动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我为中国人现在能够享受冬季运动而感到开心。这就是在冬奥会举行的14天内,人们会接收到的一个明确的信号,或者说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信号。
徐囡囡:提升冰雪竞技水平需要大众参与,特别需要对青少年爱好者进行培养。对中国来说,在校园中怎样能更好地开展冰雪运动,让更多青少年参与?在德国,怎样带动更多青少年参与冬季运动?
汉飞:与其它地方一样,当我们有比赛时,体育馆里也会有小观众,他们会瞪大眼睛看我们在干什么,同时也会想要自己尝试。重要的是,在我们比赛用的跳台旁边,都会有小型的、给初学者使用的跳台。小孩子是不可能从大跳台开始练习的,但当他们看到这些小跳台时,会双眼放光,面带笑容,想要尝试一下。对中国小朋友来说,重要的是,他们能常常到现场去观看跳台滑雪比赛,因为如果他们亲眼看到,就会想要模仿,而如果没有媒体报道、没有照片、没有现场比赛,就会很困难。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 大众彩票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