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如何改变中国?******
(生物多样性大会)生态文明如何改变中国?
中新社昆明10月15日电 题:生态文明如何改变中国?
——专访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
中新社记者 阮煜琳
在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上,“生态文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成为热频词,生态文明又是如何影响并改变着中国?正在昆明参加大会的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提出,生态文明正在引领一场全面而深刻的发展范式的转型,在生态文明新发展范式下,中国将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及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是联合国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的全球性会议。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厄·安诺生说,此次大会重申了中国对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议程的承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被中国社会广泛接受,这提升了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引领者地位。
发展范式的全面深刻转变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成为中国全社会的共识,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张永生说,从传统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是工业革命以来划时代的变革。中共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被写入宪法、党章,并成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辛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产物。生态文明意味着发展理念和发展范式的全面深刻转变。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福祉”,张永生说,但在传统发展模式下,不仅发展的目的和手段很大程度上本末倒置,而且这种模式还带来了不可持续的全球生态环境危机。人类社会的发展,正面临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口。
张永生认为,习主席在大会上提出的各国“携手同行,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倡议,包括“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等四点内容,都是关于发展的最基本问题的深刻反思,是在中国发展实践和5000年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中国智慧。高质量发展道路是对过去传统发展道路的纠偏,即从过去过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导向,回到提高人民福祉这个发展的初心。
这种转变在中国如何发生?
据张永生介绍,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日前和腾讯联合开展的“数字生态文明实验基地”研究项目,通过1万余份网络问卷调查和350多万份公开热帖和评论样本大数据分析显示,生态文明正全方位深刻地改变中国。
“民众关于环境与发展关系的认识和选择,均在发生重大转变。如调查显示,只有10%左右的民众认为,环境破坏是经济必须付出的代价。在环境与发展之间,绝大部分人不愿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提高收入”,张永生说。
“但由于现有的发展概念和发展模式大多是在传统工业时代形成,很多人对目前在中国以及全球范围正在发生的这场深刻变革却浑然不觉”,张永生说。
对于这种转变在中国如何发生的,张永生提出,首先,生态文明建设明显提升中国发展质量和民众福祉。在经济因为进入新发展阶段而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民众生活满意度却持续提升。
同时,生态文明正在引领一场全面而深刻的发展范式转型,包括发展理念、美好生活、消费观念、商业模式、就业观念、福祉等概念,均在发生深刻变化。
再者,传统工业时代建立的发展理论,很多都明显同现有事实不符。需要在生态文明新的视角下,对传统工业时代形成的发展理论和现代化概念进行深刻反思和重建。
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时代开启
“十四五”时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张永生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传统工业时代形成的发展范式必然发生深刻转变,包括发展理念、发展内容、资源概念、商业模式、体制机制和政策等,均会发生深刻转变。全球范围的碳中和共识与行动,标志着传统工业时代的落幕,一个新的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时代的开启。
张永生表示,这种划时代的转变,正好同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间节点相吻合。在生态文明新发展范式下,中国将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完)
冀北长城古村腊月见闻:观长城 品美食 享年味****** (新春见闻)冀北长城古村腊月见闻:观长城 品美食 享年味 中新社秦皇岛1月12日电 题:冀北长城古村腊月见闻:观长城 品美食 享年味 作者 肖光明 李洋 从进入中国农历腊月开始,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董家口村村民孙志伟就忙碌起来。选羊、腌制、生火、焖烤……一整套繁琐的工作,孙志伟已驾轻就熟。 20天来,孙志伟烤了30多只整羊。“今年腊月格外忙碌,这都是长城带来的福气。”孙志伟说,他和妻子盘点计算,春节前,一家人将会有一笔可观的收入。 董家口村位于秦皇岛市北部山区,长城脚下,这里以长城边墙雕花图案形式多样而著称。全村共有130余户,400多人。之前,由于地处深山、交通不便,尽管拥有长城美景,却让很多游客望而却步。如今,平坦的公路直达村落,村里的烤羊也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美食。 临近春节,游客接踵而至。11日9时,董家口村的街道上热闹起来,来自秦皇岛市区和外地的游客络绎不绝。上午爬长城,中午吃烤羊,已成为游客们的标配。 腊月里,秦皇岛市民李吉天每次招待外地朋友,都会提议到董家口村游长城,品特色美食。“长城脚下,摆酒话桑麻是一件乐事,在这里过年也会成为外地客人的美好记忆。”李吉天说。 来此游览的上海游客王文利是第一次看到长城。他表示:“真是雄伟壮观,能在春节前来到长城脚下,不虚此行。” 河北省秦皇岛市保留着223.1公里的明长城,集滨海长城、海上长城、平原长城、高山长城、河道长城等精华于一身。 中国官方于2019年印发《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作为长城文化资源大省的河北省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 秦皇岛市在编制完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秦皇岛段)建设保护实施规划》基础上,规划建设山海关关城防御体系文化展示园、板厂峪长城文化展示园2处核心展示园,11处特色展示点。同时,规划了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暂定名)等国家级和省、市级项目33个。目前15个重点项目已建成,其它项目均在快速推进中。 据秦皇岛市海港区旅游创新发展中心副主任张超介绍,海港区打造了全长176.58公里的长城旅游公路,贯穿北部山区40余个村庄,将20余个旅游景点相串联,形成旅游景观环线。 沉睡的长城资源被激活,成为这些长城脚下村落发展的金字招牌。 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长城村66岁村民于文龙家,自家饲养的散养猪受到游客热捧。提前预订,现宰现吃,成为游客乐享年味的别样节目。“守着长城过年,吃了美食过节,看到客人们来这里体验年味,我也很开心。”于文龙说。(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 大众彩票地图 |